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中国第一颗原子成功爆炸。《人民日报》第一时间以号外形式发布公告,并高度称赞:这是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这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消息瞬间占据了全世界各大新闻的头版。以美国《纽约时报》为例,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关于中国原子弹的报道多达几十篇。对于所有在海外的中国人来说,这是无比骄傲的时刻,李宗仁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
自1949年12月逃往美国到回国,李宗仁在美国生活了16年。16年间,身处异国他乡的李宗仁时刻渴望回到祖国。所以,当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传开后,李宗仁高兴地如同一个孩子。
据郭德洁后来回忆说:“德龄那天非常激动,还拿出珍藏多年的红酒,说是一定要庆祝这一伟大时刻。”李宗仁还给所有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跟他们分享这一好消息。在接受一名意大利记者的采访时,李宗仁直言不讳地说:
“我由于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高兴,因为从我的错误中一个新的中国正在诞生……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呢?”
李宗仁
事实上,李宗仁很早开始着手回国事宜。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携妻子郭德洁乘专机抵达北京,周恩来率领众多民主人士前往机场迎接。在机场盛大欢迎仪式上,李宗仁发表了演讲。这篇演讲内容比较长,其中台湾问题格外受人关注,李宗仁说道:
我尤欲寄语留在台湾的国民党同志者,多年以来,美国必欲据台湾为己有。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绝不容许美国霸占。台湾与大陆的统一,纯属中国内政,绝不容许美国插手。吾党同志继承孙中山先生爱国反帝的革命遗教,与中国共产党有过两度合作的光荣历史。当此美帝国主义亟欲谋我之际,何忍引寇自重,为敌张目,甘为民族罪人、国家蟊贼。深冀我留台国民党军政同志凛于民族大义,也与我采取同一步伐,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团结抗美,一致对外,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作出有用的贡献。
事实上,李宗仁之所以能回国,跟他的立场转变有很大关系,尤其看待台湾问题。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恢复“总统”职务。1954年3月,蒋介石直接罢免了李宗仁“副总统”的职务,这意味着李宗仁直接成为一介平民。
李宗仁和蒋介石
客居海外的生活并不好受,加上郭德洁对祖国无比思念,这让李宗仁萌生了回国的想法。但是,李宗仁深知要回国并不容易,这里面牵扯太多。李宗仁决定自己让当年的秘书,寓居在香港的程思远先去北京探听一下中共方面的意见。
1955年初夏之际,程思远来到北京后,跟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克农有一番交谈。期间,程思远向李克农透露了李宗仁在美国生活情况,以及有回国的想法。李克农一听认为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向周恩来汇报。
周恩来鉴于当时中美关系以及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立即召开会议并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认为李宗仁回国问题需要慎重,不能操之过急。程思远回到香港后,第一时间把中共方面的态度向李宗仁汇报。
李宗仁自然明白大陆方面的意思,为了表达回国的最大诚意,他决定就台湾问题解决公开提出自己的想法。李宗仁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关于台湾问题的发言,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周恩来指出:
台湾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大陆)同蒋介石集团的关系,这是国内问题,是内政;另一方面,美国侵占台湾,这是中美之间的国际问题。要划清内政问题和国际争端的界限,两个问题的性质不能混淆。
周恩来还就这两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内政的问题完全应该由代表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我们愿意同台湾蒋介石谈判,但蒋介石必须承认中央人民政府;国际问题,最好通过中美谈判的方式解决。
李宗仁在充分领悟中共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后,认为周恩来的发言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正确途径。当年8月,李宗仁发表了《对台湾问题的建议》,他提议台湾蒋介石集团应该与大陆和谈,都是中国人,应该关起门来自己解决自家的事情。
李宗仁还表示自己此举是为了期待中国早一日强大,“以过去亲身的经验,观察今日之变局,自信颇为冷静而客观,个人恩怨早已置之度外。惟愿中国日益富强,世界永保和平,也就别无所求了。”
不出所料,李宗仁发表的《对台湾问题的建议》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这为他回国奠定了基础。1956年5月12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宴请了程思远。
席间,周恩来向程思远举起了酒杯,高度评价了李宗仁发表的《对台湾问题的建议》。周恩来说:“李德龄公开发表的意见很好,其中只有一条不同意,他主张台湾岛非军事化,这怎么可能呢?就是台湾回归祖国以后,还是需要解放军保卫嘛!”
李宗仁和程思远
程思远回到香港后,李宗仁继续“投石问路”。李宗仁在给程思远的信中表示,自己收藏了一批文物,希望能献给大陆方面,并再一次吐露出叶落归根的想法。收到这封信不久前,程思远女儿从美国回香港探亲,当面向父亲描述了李宗仁在美国生活情况,“他在美国住得不习惯,总想回国。”
程思远决定再次北上北京,当面告知周恩来李宗仁希望捐献一批文物事宜,周恩来表示欢迎。李宗仁这批文物运抵香港后,周恩来亲自安排人员去香港将文物运到北京。当故宫专家鉴定后,发现文物基本上都是赝品,总价值不超过3000美金。
3000美金与李宗仁告知程思远价值11万美元相差甚远,周恩来慎重考虑后决定付给李宗仁3万美金,并将此事报告毛主席,请他批示。毛主席了解事情全过程后,哈哈大笑,他说:“恩来啊,我们的统战工作需要讲究策略,他说11万美金,我们就给他12万美金,这叫‘投石问路’嘛!”
没多久,周恩来派人设法将支票送到李宗仁手上。当李宗仁接到支票后,连连感叹:“毛泽东、周恩来是有大智慧的,共产党人不简单,是识货的......”李宗仁如此渴望回国,在其长子李幼邻看来,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李宗仁被志愿军所震撼。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近代战史上,美国没有被别的国家打败过,可却败给刚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李宗仁,他认为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
李宗仁和郭德洁
第二、美国插手台湾问题。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李宗仁无法容忍这一点,他原本就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美国这是阻碍中国统一,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有所主张。
第三、1962年中印冲突,印度军队入侵中国,结果解放军直接击溃印军,中国几乎以一边倒方式战胜印度。加上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打破了他们的垄断局面,形成了新的三角平衡。我父亲常慨叹,我们统治国家多年,连一部像样的单车(自行车)都造不出来,我们不得不服输。”
时间来到1963年7月,《欧洲周报》刊登一篇意大利记者对李宗仁的采访。全篇谈话中,李宗仁表达了对回归祖国的强烈向往。
同时,程思远跟李宗仁达成意见,准备当年12月在瑞士苏黎世见面。程思远再次北上北京,跟周恩来见面交谈。周恩来让程思远替他向李宗仁转达三件事:
第一件事:“四件事可以做”。李先生可以回国定居,他如果决心回国,我们表示欢迎;李先生可以回国后再去美国;李先生可以在方便时再回来;李先生可以在欧洲暂住一段时间再回来。总之,我们欢迎李先生回国,但一切凭他自愿。
李宗仁
第二件事:“四件事不可以做”。李先生不要介入中美关系;李先生不要介入美台关系;李先生不要介入国共关系;李先生不要介入第三方势力。早在1960年美国大选肯尼迪当选后,李宗仁曾给写信给肯尼迪,希望他就职后调整对华的政策,尽快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肯尼迪接到李宗仁信件后,也回信了,但内容都是客套话。周恩来得知此事,让程思远转告李宗仁不要对美国政府抱有幻想,肯尼迪年轻气盛,关于中国问题短时间还不会进入他的视野中,希望李宗仁认清这一点。
第三件事:“回国要过五关。”李先生需要过“五关”:政治关、思想关、社会关、家族关、亲友关。
程思远和李宗仁会谈很顺利,对于周恩来提出的“三件事”,李宗仁表示完全照办。至此,李宗仁回国正式提上日程。资料显示,为了让李宗仁顺利回国,周恩来先后五次接见程思远,可见中共对李宗仁归国的重视。
事实上,毛主席对李宗仁回国也非常重视,至少三次亲自作出批示。比如1965年2月,毛主席看到中央调查部提交的关于李宗仁同乡廖行健谈到的李宗仁最近动态清样。廖行健谈到李宗仁已经把美国的房产都卖掉了,准备去欧洲,他还对自己向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投文表示后悔。
李宗仁和郭德洁
所谓的投文是指1964年2月,李宗仁在美国的《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发表文章,主要内容是中美关系的解读,但出现了对中国外交关系的错误解读,一度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良影响,这与周恩来提出的“四件事不可以做”相违背。
毛主席阅读后,立即批示:“总理:似应欢迎李宗仁回国。去年向美报投书问题,无关大局,不加批评,因他已自己认错了。”事已至此,李宗仁回国想法得以成行,于是就看到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周恩来等人亲自来机场迎接。
在机场大厅里,李宗仁发表演讲,当场宣读了归国声明,他在结尾处表达了自己将用余生报效祖国的想法,他说:
“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今后自誓有生之日,即是报效祖国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
“宗仁老矣,对个人政治出路无所萦怀。今后惟愿尽人民一分子的责任,对祖国革命建设事业有所贡献,并望能在祖国颐养天年,于愿已足,别无他求。谨布荩忱,敬祈垂察。”
周恩来等人热烈欢迎李宗仁夫妇回国
从李宗仁在机场的声明来看,他很渴望获得一个具体职务,进而直接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按照李宗仁的想法,结合解放战争中起义的众多国军将领,加上自己曾经在国民党内部的职务,应该能安排一个比较高的职务,按照他的想法应该是副国级,最起码是人大副委员长。
李宗仁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比如程潜从1965年1月开始,就担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所以,以李宗仁当年在国民党代总统的身份,安排一个副国级职务并不过分。
1965年7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见了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一见面,毛主席就对李宗仁回国表示欢迎,对他说:“你们回来,很好,欢迎你们!”毛泽东还热情地跟李宗仁握手。
李宗仁大为感动,他说:“我们回来后,都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无比高兴。现在在海外还有很多人士都怀念祖国,他们渴望回到祖国来。”毛主席则表示:“祖国比过去强大一些,但还不很强大,我们至少还得再建设二三十年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的,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
毛主席接见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
会谈中,李宗仁还委婉地表达了为国家做贡献,能安排一个副国级官职,但毛主席没有当场答复,只是让他先到各地参观。李宗仁去了全国各地参观,看着新中国取得的成就,他由衷地感叹:“百闻不如一见,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得多。”
在李宗仁看来,自己回国后一直未能从事具体工作,让他感到遗憾。事实上,中共方面之所以没有给李宗仁安排具体官职,也是出于慎重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李宗仁没有通过周恩来提出的“五关”,尤其是没有通过“政治关”和“思想关”。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再次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的职权。李宗仁一上台,就跟白崇禧商量:就“划江而治”与中共谈判。李宗仁还派出跟中共关系良好的刘仲容以代表的身份远赴北平,结果毛主席直接拒绝“划江而治”。
刘仲容在北平期间,跟毛主席进行了三次会谈。第三次会谈结束后,毛主席极力挽留刘仲容,被后者拒绝了。事已至此,毛主席让刘仲容带话:“我们一定要渡江,且为时不远,刘先生可以将我的话告诉他俩。还可告诉李宗仁,他如认为南京不安全,欢迎他飞到北平来,我们待以上宾之礼,对白崇禧同样优待。”
毛主席和李宗仁
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李宗仁去了美国,白崇禧则逃到台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宗仁的对中共的态度并不好,直到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这才让他有所改观,可这没有彻底改变他的信仰。
1965年9月26日,李宗仁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三楼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畅谈他回国两个月的所见所闻。这两个月时间里,李宗仁去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油田等,又到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以及抚顺、鞍山等大城市的工厂、学校等地方。
面对众多记者,李宗仁情绪激动地说:“目前我国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不仅为百年来所未有,且为中国史无前例的新气象。孙中山先生所创立的革命三民主义理想已完全实现,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大道上向前迈进。事实上已超过孙先生当年的理想。”
李宗仁的一番说辞让记者们也很感慨,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有位记者问道:“李先生,您是不是马列主义者?”李宗仁沉默了一会,回答道:“我不是马列主义者,而是一名爱国主义者。”
所以,毛主席没有提名李宗仁担任重要职务,也是慎重考虑的结果。虽然李宗仁没有担任任何职务,可他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尤其周恩来对他特别关照。特殊时期,李宗仁得到了很好保护。
李宗仁和胡友松
在周恩来的一手安排下,李宗仁改名李敬之,被秘密送到解放军301医院保护起来。从此,李宗仁完全与外界隔绝,加上年事已高,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想法直接破灭。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骨灰则放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的李宗仁口述了一封信给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表达了感激之情,并让程思远记录。李宗仁情真意切地说:“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
鼎合网配资-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官网-配资网大全-低息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